咨询热线:13915574022
您当前的位置: PG电子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 2024-07-04 次浏览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精选(九篇)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G电子官方网站金融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精选(九篇)(图1)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规范金融关系的金融法也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金融法律规范在数量上已有一定规模,许多专家纷纷加入探究金融法的行列之中,并促使其相关理论的形成及确立。金融法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法学院加入本科教学及硕士教学的课程之中。我国金融法研究起步比较晚,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国际化背景下,金融法理论研究对于金融发展的现实更缺乏及时有效的回应。囿于国内相对滞后的金融法研究现状,如何进行高质量的金融法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授课方法的改善都需要进行探究与讨论。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其借助于老师的精细规划及引导,以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所需为依据,经过模仿或者再现实际情况存在的某个场景,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例子,让学生亲身融入场景之中,通过角色换位,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再进行交流并深入研究来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由演绎转变为归纳,通过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对不同形式的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并最终解决,增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并有利于其解析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2008年缘起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反思,大部分受影响国家开始调整和改进既存的金融律法体系。当代信息技术以因特网为主导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出现的移动付款、云统计、社交联网及搜索引擎等,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金融形式,使得现有的金融立法和金融法研究严重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1]金融法学是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金融法调整对象是金融关系,主要包括金融交易关系、金融监管关系和金融调控关系。无论何种金融关系,其参与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金融活动,这些金融活动准则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是金融法法律规则的重要来源,部分金融活动准则经过法定程序后直接成为金融法法律法规。金融法学具有综合性,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熟悉各部门法基本理论,此外还需要学习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对新出现的金融现象保持关注和了解。传统的金融法教学注重现有书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讲解,对于法学学生缺乏金融实践和金融知识的现实,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往往设计一定的课时补充和金融法教学相关的金融知识,在极其有限的课时里,对于相关金融知识的讲授只能浅略涉及,一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往往看不懂金融操作的相关流程,尤其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学生如不及时掌握可能会妨碍以此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的学习,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这使得本来应用性很强的金融法课程反而不如其他课程实用。在授课方法层面,金融法教学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从课程内容规划到课程的讲解,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仅仅处在被动接纳知识的地位,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只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且主要体现为一种单向的纯理论灌输型的方法,总体教学进程都是以老师讲解书本内容及各项律法条目为核心展开,造成了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即使教师在既定课时内完成了讲授教材内容的任务,并且学生也按照教师教学的主次熟记重点并把握了相关知识点,却难以实现融会贯通,导致学生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知如何把所学金融法知识运用在金融实践中,使学生无法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实际使用能力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法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2]所以,对金融法教育在形式上、思想上、技术上、理论上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引进新的教学模式———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方式,是当代社会中金融实现革新及健全金融律法体制,保持金融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金融法的案例来源于金融实践,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和金融交易的运作过程都会在案例中有所体现。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案例学习,首先必须对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及金融活动的各个程序有所把握,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清晰梳理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中的法律关系。通过对案例进行探讨或者辩论,学生能对运用到实际中的金融法法律法规有更多了解,同时搭起金融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金融法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以促成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握金融关系的未来演变和发展规律,运用金融法学原理与法律法规解决现实问题。

  案例教学方式要求授课教师在知识把握和课堂教学水平上都要有所提高,因此赋予了老师更多职责。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只处于授课地位,更多的是要承担起指导、参与、引发的责任。首先,丰厚坚实的专业基础必不可少。老师要主动及时地了解金融法范畴的最新成就,正确理解金融法实现革新的总趋势,还要拥有博深的系统学识,同时多次参与过实践活动,不仅知如何学,还要如何用,让书本内容和实际情况得以完美结合;要时刻把眼光放在社会实际上,积极从实际情况中挖掘问题,并加之以研讨与剖析,最终实现解决的目的。其次,老师在表达及沟通上要有一定实力和技巧。要区别于以前知识单向传输的方式,增加互动性,实现知识的双向输送,使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再分割开来,通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使学生在学习技巧、社会技能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能有所进步。再者,老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学组织技巧和极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高明的教师会先给一个有意义的剖析结构,案例具体的问题和解答并不是授课重点,更重要的是对实际情况所隐含的信息和概念进行剖析,最终完成从典型到普通。案例教学的重点不在能否得到准确结果,更多关注的是思考与推论的过程。[3]老师必须调动更多加入到辩论之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开导,使之独立完成案例理论的升华,给学生于探讨及钻研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激励,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剖析并掌握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最终寻求到解开问题的方法所在。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双向的教学形式。金融法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来阐述抽象的法律条文,能启迪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从另一个意义上讲,金融法案例授课方法是用时最少、耗费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它实现了用最低的耗用收获最大的效果。实施金融法学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重新确立金融法学教学的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层次。不仅要精选案例PG电子官方网站、分析案例和制作案例课件,还要精心组织课堂讨论、认线.金融法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目标层次的设定

  金融法学教学一般包括金融法总论及分论两种,既有教材在编制内容时大多采用“从抽象到具体”这一基础方式。而案例授课方法的实行是以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前提,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于课堂中及时适当地对学科内容的次序进行调节,根据案例的选择,先从分论着手,经过分析和归纳,逐渐过渡到金融法基本原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及指导者的角色,要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利用互动、指引、启迪、沟通对话等方法,极大程度地调动老师及学生双方的自主意识。由此,案例教学模式下的金融法教学目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主要涵括了金融法的基础定义、基础规则、立法体制、金融法规内部的条理关系;第二是应用层次,利用案例教学方式,可指引学生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问题,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能更准确地利用既有的法律规则的目的;第三是理性层次,在对成体系的金融案例进行剖析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水平得以提高,同时完美体现出金融法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意义。而且,学生可以对金融法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础内容有完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达到学生在遇到某些与金融相关的现象时能通过法律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把握金融法如何适用于金融实践。[4]

  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注重对典型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剖析和研讨,同时更注重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把握金融法学中的基础规律与法律法规。案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首要是案例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可探讨性,能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案例选择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及实际水平为前提。法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与金融课程的有所差异,案例所涉及的金融交易如果专业性太强,学生往往很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效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案例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背景知识,尤其对于可能涉及到金融专业知识的案例,给学生知识储备的时间。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与现实比较接近的法律氛围,学生能在和案例所涉及到的实际问题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充分有效不偏离教学内容陈述和讨论,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包括组织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的研讨行为、对研讨时间的准确掌握,研讨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表达的看法和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哪些需要有组织学生进行研讨的必要,而哪些必须利用启迪的手段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琢磨等,都必须提前规划好。所以,案例教学成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规划。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老师只是担任引导者的角色,由学生自己发言,对选定案例中各种因素进行剖析,辨别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判断适用的法律法规,考虑相互影响制约的条件。在课堂讨论后,老师应该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对讨论案例进行讲解和评论。归纳讨论案例中所应用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对案例的认识、思路以及解决问题方法进行综合评述。通过归纳总结和评述,教育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通过采用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法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能够对与之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的解释,学习者面对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形象有趣的法律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在对书本上基础原理和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中,加大了对相关原理和法律法规的认识,这样不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条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发现、剖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更加突出。[5]

  兴起于英美法系语境下的案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个案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更看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更侧重于对法律法规条文的释义。注重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虽然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法学教育,但需要指出的是,两系在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思维、法学理念等很多方面不同,在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同时面临如何与我国的法学教育进行融合的问题。[6]金融法案例教学中具体分析某一案件时,可以结合案例渐渐把理论知识引出,可以以学生以前学过和掌握的知识为切入点,渐渐向较大难度的知识点迈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相互联系,促使学生通过案例在理论知识的各个层次间循序而进,从而达至贯通的效果。在分析案件所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时,应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并进一步提高法律适用的逻辑思维。

  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法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当前的金融法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实现金融法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提升。金融法学案例教学极富创造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育学习者的创新、求知、创新精神,促使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拔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将理论学习转变为专业能力。案例教学的引入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金融法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同时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及能力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模式可表现为: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不少教师的复习课常常是把知识要点重复一次,一点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解决新的问题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如复习金属活动序时,可采用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复习催化剂的概念时,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如何判断物质是否是催化剂?(2)一个反应的催化剂是唯一的吗?(3)一种物质可以作多个反应的催化剂吗?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养成学生分析、探索、猜想、体验的习惯,把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创设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则,如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可向学生换角度提问,换形式呈现,换方式思考。

  教师应根据情境创设的气氛和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引入复习目标,复习目标一要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二要抓住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提出时机适中的高质量问题。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规律,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明确专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能进行表述和记忆。简明扼要的点拨,是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复习的知识目标、要求和复习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复习、小结,并用自己所总结的知识去解决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PG电子官方网站、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等,它们有某种联系,学习时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教师在学生自主提炼时,必须巡回辅导,收集学生信息,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要真心欣赏他们的独特发现,注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

  四、运用创新:在夯实知识、方法内化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在复习“金属材料”时,当分析铁生锈的条件后,可让学生思考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让旧知萌发“新意”,让老题再生“新知”,将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演示讲授模式主要受演示实验和教师讲授两方面策略的制约。由于演示实验是师生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为全班学生呈现鲜明可信的生动直观的一种方法,因此,在选择供演示的实验内容时,要首先考虑它的鲜明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这类实验应简易快速,不需要多少时间就可以得出结果。同时,随着演示实验的进程,教师应适时穿插启发式讲解、讲述,主要是指明本演示实验的主题、实验装置和试剂、实验条件、应重点观察的部位和现象、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反应、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等等。这时的教师讲授是与演示实验本身紧密相随的,即演示讲授模式的程序应当融演示与讲授为一体,要防止演示离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做“哑巴实验”,或教师讲解超前,过多过细,干扰学生专注的观察和结合事实现象的思考。

  这是让学生做实验,基于实验结果由师生概括出结论,形成科学认识和让学生理解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范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所选择的实验应属于简单易操作,且没有什么副反应;实验内容是与待认识的化学事实或概念直接相关的。譬如,要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就要组织他们有系统、分别实验氧气跟氢气反应、跟金属反应、跟非金属反应、跟某些化合物反应等,最后归纳得出“氧气化学性质活泼”的结论。当然,这是就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而言的;随堂实验在复习、运用所学的知识的教学中,也可以为实验演绎模式所用。这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上述程序中的实验主题,是选定为学生进行的、服从于欲得出结论需要的典型实验,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思索,抓住特定事实和现象的特点,随后在教师的引导或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概括出结论,或者由师生共同得出科学结论。

  这是实验归纳模式的一种共轭范型,是基于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行扩展、推理或论证、加深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化学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可知,脱离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嗅不到化学气味,他们将无法真正懂得教师讲的化学,相反,让学生一味去感知生动的现象,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善于实验归纳模式与实验演绎模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交互运用,以达到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思维的逻辑方式的运用融合统一。一般而言,在低年级和分散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宜多采用实验归纳模式;在高年级和归类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运用原理等内容,宜多采用实验演绎模式。

  实验演绎模式是将典型实验纳入论证、检验习得的原理这一教学的范型。演绎不是目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增殖、扩大规律性知识的应用范围,才是实验演绎模式教学的归宿。这类教学模式可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这是最为活跃,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范型。由于它强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自行概括得出结论,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所以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学习气氛最活跃;又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开放,又没有严格的界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造成学生失误、延时耗时、学习的知识不系统等等,故而也最有争议。

  从科学探究的本意来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的探究精神,磨练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无疑是应当发扬的。这些优点,正好弥补了其他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关键在于,要有指导性地实施实验探究,使之构成一种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失误,又不占用太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实验探究模式。

  为了顺利地实施实验探究模式,教师应从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譬如,从科学方方面给学生上小课,或者结合具体实验主题,给学生作问题分析示范,任何实验问题均可以分解为知识和概念、态度、技能和技巧等几个方面。学生参考这些思路和方法,就容易避免一般性失误,提高实验探究的学习效率。

  知识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与科学技术协同发展的产物,它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前提,以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的聚集和创新为能力,提供高效用、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知识产品和服务。基于金融信息的知识型服务业,其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更多地集中于“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流信息的处理上;而三流信息的集中处理,为金融业的管理和业务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业的信息服务还处于分类信息总览和部份专题信息服务的阶段;同时存在着分散、重复、“小而全”、“原料”型服务的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信息服务的客观规律来认识,跟踪世界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先进方法,结合本国实际,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提高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的水平,逐步形成基于金融信息的知识型服务创新。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扩大连接和整合国内外金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系统及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基于全球(实时)金融信息的联机分析和数据综合,形成对分类信息的关联、聚类、类比、时序、回归、趋势、回归、归约组合、统计归纳等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提供以下的信息增值服务:

  1.任一金融信息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在同一时间、不同时序、不同金融市场体系和地区经济要素参照系下的比较与综合分析的金融信息总表或目录。

  为了获取上述比较分析信息的总表,可选择国际上较为合适的联机分析处理软件和数据挖掘工具,这些软件功能和分析工具主要是:(1)能够提供分类、关联、时序、类比、聚类、趋势、回归、归约组合、统计归纳等比较与综合分析的功能。(2)能够对分类金融信息的属性、特征、数据内容及关系进行数字化、标识性的概念描述和表达,并能转化为连续电子表格的存取和链接模式,使之能够进行金融信息的解析和识别。(3)基于数据属性和特征的解析和识别,能够按金融信息的分析原理与数据关系,进行数据集的分维和分层,形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维总表。(4)根据数据比较与综合分析的要求,其运算功能可以对数据维总表下的任一维和层的数据集,进行上钻、下钻、切片、切块、交叉和的运算。例如我们可以对一组投资维和层的成本数据集,进行连续选择和置换不同时序投资环境的成本数据和相关数据集及算法,进行比较与综合分析,形成连续的数量分析指标体系,从中得出综合评价等级和定性分析报告。

  在金融信息总表或目录的比较与综合分析基础上,提供更多面向不同问题方案解决的信息增值服务。同时,要构建开放性的金融信息服务中心和环境,有利于企业和个体用户的接入;提供个性化、便捷的分析平台以及面向不同问题、多样性的分析工具,扩大和吸引更多的客户。

  1.要加快知识型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知识密集的合理结构,所需人才即熟悉金融业的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和工具;同时还能通晓市场运作与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才能满足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选择适合的金融信息服务领域。一开始应选择信息化、网络化条件比较好,经营、管理、知识获取方法比较规范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一些新兴投资企业,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现代企业(公司)。而一些传统行业和专业,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和历史形成过程,往往集中在这些行业的专业人员手里,外部知识服务要深入到其内部是有困难的。

  3.要研究金融信息的系统分析方法、建模方法、复杂系统的数学方法。在引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分析和数据挖掘软件的基础上,结合金融信息综合处理的特点,进行建模与二次开发。我们可以偿试设置不同的知识获取目标与建模设计,把二维的运算与组合分析方法推广至n维空间。例如,我们可以按金融信息组成的逻辑关系要求,进行信息的分维和分层,如果金融信息的分类有n个,每一类信息细分有n层,那么就可生成是一个n维n层的综合数据结构和运算关系;而数据仓库中的库结构是与此对应的。一个维成员的取值,就是n个不同层次取值的组合;一个n维空间成员的取值,就是n个维n个不同维层次,即n×n维成员取值的组合。这样就可以构成n维数据空间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基础。在n维的运算中,现有的联机分析处理软件和工具,提供了各类应用功能、函数和宏命令,例如数据函数,能够任一抽取n维的数据集中的分析数据,并可选用不同的运算关系和公式,实现多样的分析要求;分析过程函数和宏命令,能够替代、置换或转换分析过程中的数据粒度、数据关系、运算关系、计算公式、分析模型、验证模型、数据抽样模式等。从而提高比较与综合分析的质量和效果。除应用函数、宏命令,还提供了面向问题设计的导航分析,可以沿着导航分析的要求和选择,按一定的数据集时序和分析步骤,进行可视化查询、浏览、抽样验证、调整、修改操作命令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可根据所提供的开发工具和环境,设计专用的知识型分析模型,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其建模设计需考虑以下特性:金融原理与分析的特性、算法及统计模型与对象类的特性、联机分析与分类信息属性的特性、金融业务与数据集关系的有效特性、分析约束与优化的特性、金融目的与分析目标的相关特性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型金融信息服务创新的工作平台。

  4.金融信息的增值和知识型服务创新,要注意与服务客体的需求相结合。结合点可选择:(1)当要投资、融资、申贷、信贷一个新项目、新技术、新市场、新材料、新产品时;(2)当处于并购、收购和拍卖金融资产时;(3)当金融机构企业及公司处于困境时;(4)当金融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流通市场、相关市场体系等因素发生变化时;(5)当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与宏观调控政策等发生变化时。总之,服务的目的不能偏离客体的金融目的,以及“双赢”的价值追求。所提供的信息增值服务和知识产品,对解决客户的复杂问题要给人以执行过程的深刻、简约、有效用的科学驱动;并使执行和操作的知识与认知效率得以提高,能达到金融效益提升的目的。

  正常状态下,每个独立或分散的金融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企业(公司),只能选择自己熟悉和长期从事的服务项目,而现在已经在同一领域或不同领域出现了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的服务要求,知识更新时间也在缩短;单一或重复的项目在减少。如果为了获得服务项目,不断接受自己不熟悉的服务内容,那么自己的知识优势就会散失,成本、质量、完成时间就会出问题。只有通过在更大空间和范围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聚集与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的知识联盟,才能适应客体服务需求的新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知识更新和市场变化较快,许多知识型服务项目需要多种知识型服务优势的企业(公司)及时合作,才能高效、高质、快速完成。这就需要将全国、乃至全球的知识型企业(公司)连接起来,并按客户关系管理的要求,进行聚集性、动态性、规范性的统一管理;和每一个在线成员保持长期的联系,并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以项目选择或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及时选择最适合的知识型企业(公司),为某一项目进行动态合作和知识联盟,当该项目完成之后合作与联盟自动解散,又去寻求和选择新的合作与联盟。这种动态的合作与联盟方式就是国际上盛行的虚拟企业运作方法。它解决了知识型服务企业(公司)优势互补、时间、效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金融信息的知识型服务创新同样是重要的。

  一个知识型服务问题的解决,需要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双方的深入了解和信息沟通。客体知识信息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信息的获取也是一个长期连续动态的过程。建立客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为了对客体信息的规范、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形成服务主体(在线和远程)对服务客体信息的充分挖掘和科学分析,使得主体和客体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进行充分选择,形成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链接和动态知识联盟。同时,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的双向自动选择和评估分析系统,使主、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时获得双向的需求信息和优化选择的评估报告和对偶排序表,从而提高知识型服务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乌家培 谢 康 王明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166~169

  美联储设有社区事务计划部门,专门负责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12个联邦储备银行设立相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并从全国性、区域性、支持其他组织的宣传教育等三个层面,开展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对象明确的宣传教育活动。与美国类似,英国金管局成立了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实施国民金融素质培养总体规划。2006年起,英国金管局启动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七项重点工作方案”,内容涵盖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帮助年轻人树立理财观、工作场所金融知识传授、消费者金融知识普及渠道、在线工具、新婚夫妇理财、金融事务咨询等。

  英国在金融知识教育普及方面的投入巨大,早在2004年5月就通过金管局筹集了大约4000万英镑的专项资金。2005年又设立10万英镑的“创新基金”,2006年末达到20万英镑,用于奖励在金融知识普及方法创新方面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个人。英国金融能力指导委员会专门设立顾问委员会和工作组,网罗有关单位,共同推进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工作。美联储用于宣传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联邦储备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获取的收益和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偿服务的收费,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向各联邦储备银行抽取一定比例收入;二是在合作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中,由参加合作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提供的资金。美联储系统与几个全国性组织密切配合,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按职权范围在其他金融教育联盟委员会兼职,联邦储备委员会官员和职员积极参与联盟举办的活动。

  英国将个人理财知识纳入2008年正式实施的《国民教育教学大纲(修订)》,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良好的金融知识教育。同时,有关部门免费向学校提供教学材料、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帮助。美联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对在校生设计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许多联邦储备银行都允许学生参观,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英国和美国都将宣传普及对象的重点定位在相对弱势的群体,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避免出现受众对象“真空”,英国政府还采用“实施教育、信息、提供咨询”的全方位普及方法,通过中小学、高等院校、工作场所、网络、出版物等渠道,向消费者群体提供宣传普及。

  将央行牵头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写入《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各有关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在此项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在此基础上以国务院令形式出台《国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管理办法》。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共同参与的国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联席会议制度,并在省、市、县建立相应机制。将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纳入国民教育规划,构建涵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完善的金融教育体系,合理确定目标、重点和措施,实现长、中、短期目标相配套,各项措施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共促落实的良好格局。

  借鉴国外做法,建立融问卷调查、实施教育、信息、提供咨询、评估反馈等为一体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群体,开展层次鲜明、具有特色的宣传普及活动。将提升国民金融素质、科学引导公众预期、满足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立足不同阶段经济金融形势和公众对金融知识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宣传普及的重点,创新方式方法,特别是重点关注和满足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需求。条件成熟后,可挂靠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在互联网建立专题公益网站,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部分。

  合理确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中的目标和任务。将大区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宣传普及工作重点放在制订辖区工作规划上,侧重指导和推动辖区统一的宣传普及工作;地市级城市中心支行将宣传普及工作重点放在具体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制定落实上,确保上级行工作规划得到有效落实;县市支行立足自身贴近一线的优势,将宣传普及工作重点放在具体组织实施上,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做好信息反馈。

  [作者简介]崔玉江(1978-),男,河南许昌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和高职课程改革;周叶芹(1964-),女,浙江嵊州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分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统计和职业教育。(浙江 杭州 310018)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适应当今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各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是,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都建校时间较短,缺乏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在师资引进培养方面,侧重在“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学校缺乏高质量的人文科学教师,同时高职教育年限短、时间紧,传统的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学习的方式实施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学生的文化基础条件较差,人文知识学习积极性低,人文底蕴弱,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发挥高职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1.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最初源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教育在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实质是指:既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2009年度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指出,可持续教育发展教育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可持续教育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

  2.将人文素质融入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要既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培养素质全面的人,而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做人的教育,是培养精神品质,奠定学生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重要基础。适应职业生活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人文教育的本源和载体,而专业技术教学恰恰是最能直接体验未来职业生活的有效途径,比其他课程更直接、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地体现人文素质。因为专业课本身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以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基础,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动大量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丰富阅历和威信、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专业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探索一条将人文素质融入专业教育,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素质全面的人才。

  人文素质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财政与金融是一门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支撑课程,课程组成员通过吸收高职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融入人文素质元素,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成效显著的将人文素质融入专业教学的模式。

  1.更新教学理念:引入能力本位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引入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将人文素质提升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财政与金融相关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财政金融知识基础,而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

  2.重组教学内容:增加人文知识的学习。财政与金融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引入一些历史、哲学、文艺知识相关的代表人物、经典理论和热点事件,拉近学生与宏观、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的距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一是增加相关历史故事、趣闻和背景等内容,激发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人文知识的不足很大程度在于兴趣。受近来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传统的人文知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趣味性不够。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相关历史故事、趣闻和背景,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财政和金融基础知识内容时,可以回顾财政和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强调其历史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

  二是讲述代表人物的传奇经历,认识人文知识学习的价值。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教学,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发挥后发优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在讲股票投资时,可以多讲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大师的传奇故事,总结归纳成长规律,对于规避风险、抓住投资机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剖析热点事件深层背景,反思人文精神。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热点事件,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一方面将专业知识渗透其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思路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反思热点事件背后的深层次人文精神源头。如在分析金融危机时,除了可以从房地产市场的衰退,经济下滑、金融衍生品风险和金融监管缺失金融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外,还可以进一步从人性的角度揭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贪婪、恐惧、无知等人性弱点,引导学生进行人文反思。

  3.创新教学设计:训练学生掌握人文方法。一是采用“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的教学模式,设计理论教学。第一步,选择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如物价上涨、房地产泡沫、失业、贫富分化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讲授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渗透到热点问题的分析中,避免孤立、枯燥的教授;第三步,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展开分析与讨论;第四步,点拨分析思路和方法,总结、归纳并深化热点问题所涉及概念、原理及规律,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第五步,鼓励并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视频,一方面可以形成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热点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训项目,实施实践教学。鉴于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偏好实践的学习特点,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授模式,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训项目,如对于财政职能部分的教学可以安排讨论类实训:首先,将学生4人一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选择社会热点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其次,让小组结合所学财政知识,依据相关资料,分析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着重分析财政在解决这些热点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再次,制作幻灯片,准备发言稿,分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发言;最后,分析点评,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讲评、打分。设计和安排分组讨论类、社会调研类、热点辩论类等实训,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调研、书面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分析判断、辩证思维、口头和书面表达等各项人文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人文素养和精神。

  4.改革课程考核:突出人文素质考核。一是考核结构上突出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自学和掌握新知识学习方法、独立思考问题、与教师和同学间沟通情况等人文素质表现,以平时的综合表现做整体评价,确定课程平时成绩。

  二是考核内容上突出能力考核。通过考勤考查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学习能力;通过热点财经新闻点评作业考查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判断、书面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发言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通过实训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调研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期末考核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考核,应知考核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型的方式,考核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应会考核以辨析、计算、材料分析和小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财政金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高职院校有责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力靠培养,素质靠养成。只有长期熏陶、潜移默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要倡导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用自身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精神风貌,健康的生活情趣,宽广的胸怀气度,高尚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和熏陶学生,充分依托专业教育的优势,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逐渐探索一条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模式。

  [2]李秋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9(10).

  [3]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04-06.

  [4]魏俊玲,卢春艳,周军.浅谈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1).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学校相应的教学模式应该改革,要以社会发展为依据,培养人才为宗旨。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逐渐接近国际会计准则的水平,不断的在完善当中,但是这也意味着对于我国的会计行业不仅是地位的提升更是一种挑战。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各项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对于会计相关从事者的专业水平要求相当高,这促使我国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等课程的改革。《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课程,不仅是入门教材更是工作中所必备的教材,例如在考取会计师相关证件时,考试的基本内容都来自教材当中。因此在如此重要的课程中,如果融入部分新企业会计准则就好比锦上添花,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掌握了社会实践理论。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业相关领域确立了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建立了企业会计的主导地位和标准体系。新准则在会计的理论和方式上都是受国际认可的,这也是我国经济成熟发展的标志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新准则的定制往往是随着科学与不科学,复杂与简单等问题,同时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总是会选择简单而不科学的方式。这导致我国会计行业水平的提升停滞不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的相关会计专业教学也要实行相应的改革,促使新准则融入到会计教学新课标中,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先进的会计方法和会计理论。根据具体的会计新准则,教师在原有的基础课程上应该更加深化,这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和不易于理解掌握。

  新准则是我国会计行业是基本标准,是会计行业的指南针,相比起旧准则,新准则全面规划统一了会计的核算制度,避免会计标准不一的局面。以新准则为依据的会计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前更好的了解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运用。例如新准则在关于企业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其对企业所税,企业合并以及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相关要求的影响比较深远。会计专业学生在学校没有接触过企业会计肯定是陌生的,但是把课程和新准则结合则增加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为以后奠定好基础。

  新准则的出台是我国会计行业的进步,同时也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会计相关行业人才应该具备先进的,科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因此要不断的学习和深造。在会计相关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水平PG电子官方网站,熟悉新准则的具体规定后才能教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之前应该充分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自身的会计理论,与社会接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随着会计准则的频繁修订,学校的教材还是停滞不前,教育工作者认为教材的理论知识总是不过时的,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基础知识可以在工作中运用,但是相关规范和方法是需要改革的,我国需要更加先进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因此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着教导学生新准则的作用。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全面透析新旧准则的要求和具体事项,在对比中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全面掌握新准则的内容,在会计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新准则重定了相关资产,负债,计量等名词,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要素,因此教师的任务很重大,不仅要传课授业还要学习精通新准则。只有教师将新准则融会贯通之后,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先进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这就取决于教师在课前备课所做的相关准备,一定要根据新准则为核心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提高教学质量。

  《财务会计》课程相关内容都是靠记忆的,所以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会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不要墨守成规,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点。对比法和归纳总结法在其他的文科性质学科也广泛运用,其能帮助学生更快的记忆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在讲解金融资金中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时可以三者一起讲,利用对比手法将三者的特点和投资风险明显的区别。同时,教师可以归纳总结三者的共同点和利益关系,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运用对比法和归纳法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梳理更加清晰流畅。

  目前的高校一律出现重视理论知识教导而忽视实践性教学,导致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十分充足但是不适用于企业。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会计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模拟教学和软件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软件和做账等技巧。例如,近期很火的模拟炒股软件,会计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借此来运用课堂上的知识来操作,检验自身是否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学习做账,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的做账流程和注意事项。另外,学校与社会企业积极合作,建立合作互利的关系,会计企业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学校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学生只有通过相关实践操作,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总而言之,企业新准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是我国会计行业的进步。新准则的出台不仅提高了教学难度还严格要求了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是职业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优点。因此,教师应该遵循以上几点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对策,希望培养出更加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并且掌握先进的会计方式与国际接轨。

  [1] 吴榕.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课程的职业教学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76.

  如何实现和谐教学呢?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结合,交融至通,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教学状态。

  初三的思想品德课,从内容上看,要实现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从形式上看,要实现新课与复习的融合。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不高,陷入一种“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究其原因,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教学的不和谐是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调查与反思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三多三少上:即注重课本知识多,课外拓展延伸少;注重死记硬背多,联系学生的实际少;注重道德说教多,投入真情实感少”。

  如何实现和谐教学呢?所谓“和谐教学”就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三个有机结合,交融至通,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教学状态。

  和谐教学是一个从内涵到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课题,本文仅从初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和谐教学这一角度予以阐述。

  初三的思想课,担负着新课教学和复习迎考的双重重担。中考无论是对农村学生还是乡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来说,无疑是关系重大。

  初三的思想品德课,从内容上看,要实现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从形式上看,要实现新课与复习的融合。

  我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实现共同富裕”时进行了积极探索。本课题教学内容,政策性和理论性都较强,可探索空间大,涉及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又直接中央三月召开的精神,更关乎民生问题。它是课本重要知识点,又是时政热点,还是思想教育的焦点。怎样教学,怎样突破教学难点?怎样来实现上述三要素的结合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做了如下探索。

  其次,我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作走访和社会调查,了解共同富裕的实践情况,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等多方面多渠道收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归纳整理待用。

  再者,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充分地讨论书中观点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共享资源,拓宽知识渠道,让课中知识内容充分地与时事热点和相关的政策精神(如: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以及最近召开的中央精神)挂钩,相对应地参照理解,以便学生较深层次的掌握课本知识要点。

  最后,我再针对课中知识观点和相应的时政内容以及最近中央精神归纳出学生应掌握和理解的几个要点,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一一对号入座,去对应理解和掌握。

  第一,共同富裕的含义: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不能通过非法经营,如走私,贩毒,偷税漏税等方式致富)。

  第三,共同富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通过劳动力资源等形式大力支持东部沿海地区,让他们先富起来。当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东部地区又反过来以技术、资金等形式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让西部地区逐步富裕起来。

  第四,共同富裕不是三同。实现共同富裕有一个先富和后富的过程,它不是同时富裕,它不是同等富裕(富裕的程度不同),它更不是同步富裕(因为同富不一定同步,条条大路通北京,条条大路通富裕)。引导学生从全国范围内看,国家鼓励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致富,发展特种种养殖业致富,承包荒山、滩涂、沙漠致富,办企业和从事第三产业等方式致富。从本地区特别从自身的生活范围来看,学生很现实、很直观地就可以举出很多活灵活现的例子来说明:如,邻居×××种药材、果树、粮食、大棚蔬菜致富,养鱼养鸡养奶牛致富;×××亲属搞运输,从事第三产业致富,特别例举自己家人和亲属怎样致富。从这里可以教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好,党的政策好,共同富裕好”。这就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思想感情。

  第五,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这正确吗?回答是:不正确。因为它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更不符合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精神和中央精神,违背了中央不仅要做大蛋糕,而且要分好蛋糕,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悬殊的宗旨。

  第六,国家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一是国家大力倡导先富者帮后富者,要那些“富胖型”、强富阶层,从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现身说法,展示榜样的力量,去帮助、鼓励、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富起来。二是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并竭尽全力去执行落实。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最近召开的中央精神、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都有明显体现。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经济大转型、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三农政策、全国免征农税、贫困地区减免税收、帮抚弱势群体、实施民生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实行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等等。而且中央督促各地严厉贯彻执行,特别是重庆市制定了十大惠民措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重视民生问题,增加市民的幸福指数的宗旨,划拨了三千亿资金来落实三千字的规划,真是一字值千金。由此可见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七,共同富裕的本质。同志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这里我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升华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提示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因为它具有最大的优越性,让人民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

  通过上述三结合形式的教学,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个体思维特色,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了课本知识内容,又及时的捕捉了时政热点,洞悉了国家大事,了解了中央政策精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教学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实现了“三结合”的和谐教学任务。

  分析类比法:即根据一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另外,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如复习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氧化和还原、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

  其次,对一些物质和元素的性质也可以进行分析类比,如比较三种酸(Hcl、H2SO4、HNO3)、二种碱(NaOH、Ca(0H)2、C02、和CO、碳的几种单质、H2和O2、空气和水等的性质,还有将H2、02、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也可以对照比较,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装置的特点,所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其异同。它们虽然有某种联系,但学习时却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当学生在自主提炼时,教师可巡回辅导,收集学生信息,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要表扬并在班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第二,运用发散思维,联想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也一样,因此,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并且不断总结和联想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习,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复习H2(或C或CO)还原CuO时,可让学生联想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就可记住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再比如由 H2的用途,可填充探空气球、冶炼金属、制盐酸等联想到H2的性质,如密度小,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只有将知识纵横联系,才会在考试时融会贯通。

  第三、内容的讲授上要有的放矢,切忌夸夸其谈。复习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中考,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围绕中考的要求进行教学,把握好复习目标,考什么就复习什么,如中考的主要题型、热点考题、解题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复习课的主要内容,鉴于此,可以选用一些上年度各地中考题进行分析讲解,掌握解题的方法,总结规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所学化学知识能在考试中加以运用,从而克服所学无以致用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应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它们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并加以运用。

 
友情链接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PG电子

热线电话:13915574022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4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苏ICP备2021050206号-1